2015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8.42亿元,同比增长8.9%,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在国内全年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14年成功突破千亿大关后,2015年零售总额继续上行,这是市委、市政府努力引导社会消费转型升级成果的具体体现,标志着全市消费品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纵观全年,本市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消费理念转型加快;政府鼓励消费的政策作用明显,消费热点集中显现;社会保障体制日趋完善,推动消费市场逐渐向好;旅游市场整治成效突出, 给游客带来了充足的旅游空间和消费时间。政府多措并举,效应叠加是2015年我市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的根本保证。
一、消费品市场基本情况
(一)我市零售额在全省占位情况
2015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0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从绝对量看,在九地市中厦门居第三位,占全省的11.1%,但比重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福州市、泉州市分别实现零售额3488.74亿元和2459.59亿元,占全省的33.2%和23.4%;从增速看,厦门市居九地市之末,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二)分行业情况
2015年,我市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01.19亿元,比上年增长29.8%;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31.55亿元,增长7.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3.59亿元,增长7.6%;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2.09亿元,下降4.5%。
(三)岛内、岛外零售额市场份额分布情况
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市场向岛外拓展明显,改变了以往思明和湖里两区独大的局面。增幅居全市前三位的是同安、集美和海沧,分别增长20.3%、17.5%和15.8%。其余各区的增长情况依次为:翔安增长6.5%,思明增长6.2%,湖里增长5.2%。
随着我市跨岛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各项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新兴商圈人气快速聚集,让岛外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成为常态。岛外四个区实现零售额330.14亿元,占全市比重32%,比上年扩大1.2个百分点,对全市零售额增长贡献率为54.6%;岛内思明湖里两个区实现零售额794.47亿元,占全市比重68%,对全市零售额增长贡献率为45.4%。
二、2015年全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特点
(一)限额以上企业仍是拉动市场增长的主力军
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792.83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7.9%,比重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5.6个百分点,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起主导作用。
基本生活类商品保持稳定增长。2015年,全市食品类、衣着类和日用品类消费持续保持较快增长。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通过食品、烟酒、饮料类实现零售额86.81亿元,增长8.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91.05亿元,增长31.4%;日用品类实现零售额24.36亿元,增长4.8%。
消费升级类、文化消费类商品销售持续兴旺。2015年,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商品、体育与娱乐用品类商品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47.6%、30.8%和21.4%。随着医改深入和居民对自身健康状况重视程度的增加,药品、保健品销量攀升,全年限上中西药品类实现零售额35.35亿元,增长40.5%。
汽车类消费呈负增长态势。汽车销售在2014年高基数及部分消费潜力提前透支的背景下,增速明显回落。全年限额以上汽车类实现零售额258.43亿元,比上年下降4.4%,增速较上年回落17.9个百分点。汽车消费对限上零售额呈反向拉动态势,由上年的4.6个百分点降为 -1.6个百分点 。
石油及制品类增速趋缓。2015年国际国内原油价格震荡下行,受此影响,石油及制品类消费低速增长。全年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100.43亿元,比上年增长6.5%。老牌石油经销商中石化森美、中石油降幅达两位数。但是,在2014年底开业的中油海峡厦门有限公司石油销售强劲带动下,全市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依然实现了正增长。
互联网商品销售增长强劲。2015年全市电子商务发展保持强劲势头。全年我市限额以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零售额92.47亿元,占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的11.7%,所占比重较去年提升3.7个百分点,在上年增长50.1%的基础上继续增长37.9%,拉动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3.5个百分点。电商企业按销售总量排序的前三位依次为:万翔网络商务、安踏电子商务以及乐麦电子商务。
(二)小微商贸企业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5年全市限额以下企业实现零售额375.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高于全省限额以下企业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增长幅度居九个设区市首位,占全市零售额比重36.6%,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4.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个百分点。
(三)住宿业营业额增速回落
2015年,全市住宿业实现营业额58.05亿元,由上年增长6.1%转为下降1.0%。其中163家限额以上酒店、宾馆实现营业额46.43亿元,下降3.3%,值得关注的是,自5月份起,限上酒店连续8个月出现单月负增长,7、8月份分别下降10.4%和11.5%。磐基大酒店、亚洲海湾大酒店、翠丰温泉度假酒店、枫悦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酒店和牡丹大酒店全年降幅居前。
(四)餐饮收入增幅回升
2015年全市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23.64亿元,比上年增长9.5%,增幅比上年回升4个百分点。132家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实现营业额38.13亿元,增长3.4%;限额以下餐饮实现营业额85.51亿元,占全市餐饮业营业额的69.2%,增长12.4%;统计数据显示,近六成限额以上餐企创新转型、积极营销,营业收入实现了增长。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持续下滑,缺乏新的增长
2015年,全市366家限额以上零售业法人企业实现零售额663.41亿元,占全市限上零售额的83.7%,增长6.7 %,增幅比上年回落6个百分点,拉动作用从上年的10.5个百分点下降至5.7个百分点,增速和拉动作用持续下滑。其中全年零售额负增长的企业达195家,占企业单位数的53.3%,负增长面高于上年度11.6个百分点。在汽车、石油拉动效应减弱的影响下,全市限上企业缺乏新的增长点,是制约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百货超市的营销策略仍需创新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经营实体店的综合零售业发展受到较大冲击。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51家限额以上综合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110.66亿元,仅比上年增长0.5%,增幅同比回落4.8个百分点,有31家百货商超营业额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比上年扩大6家,其中21家降幅超过了10%,创新实体店营销策略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高端酒店经营不容乐观
2015年,全市36家四星级以上酒店实现营业额25.94亿元,下降5.4%;其中实现餐费和商品销售收入11.72亿元,下降8.7%;26家酒店营业额负增长,占四星级以上酒店的72.2%。上述高星级酒店影响全市限上住宿业增速回落4个百分点。政府和企业需采取有效手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住宿餐饮企业走出困境刻不容缓。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科技创新,让创新成为消费品市场的倍增器
在消费领域,一些科技含量不高、创作简单、容易更新换代的快速消费品,往往得到市场的青睐,带来可观效益。我市作为沿海发达城市,美丽的生活环境,具有吸引专业人才的优势,要把优势转化为胜势,政府必须创造一切条件,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让科技创新成为消费品市场的倍增器。
(二)藏富于民,提高市民消费能力
市民存储富裕,消费顾虑随之减少。我市在职和退休人均工资都在全省前列,加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每月收入如果只是满足日常生活消费都不成问题。但是,厦门也有周边城市仰望的高房价等,购房后严重拖累居民消费质量。所以政府还需通过建立完备的政府保障体制,确保市民钱袋子质量,保证市民收入用于基本日常消费需求。
(三)重拳整治营商环境,规范消费秩序
营商环境事关零售行业的购销两端,事关消费者的消费信心。目前,我市正在全方位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对零售行业无疑是利好消息。
打造“万店无假货”的营商环境。国内消费者到发达国家或地区旅游,购物过程大都出手阔绰,没有考虑物品的质量和真伪,原因就在于这些国家或地区经过长期培育的营商环境,已经形成了客户的忠诚度,客户无需有任何顾虑。我市是旅游城市也是外来型人口城市,单纯旅游或走亲访友的客人常年不断,这是我市的天然资源。近年来,我市部分住宿餐饮或商铺,因存在假货充斥或缺斤少两的问题,造成投诉屡禁不止、媒体经常曝光,城管和商贩长期开展巷战游击战,往往治标不治本。因此,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推动消费聚集的基本条件,我市必须珍惜旅游城市的品牌,悉心培育游客对我市的客户忠诚度,促其将消费留在厦门。
执笔:林 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