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2月21日电(记者 赵志芳)新零售元年来了,阿里巴巴的步伐“根本停不下来”。之前搞出乌龙新闻的大润发被抛到脑后,阿里选择的“新欢”是上海百联。
2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与百联集团在上海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表示将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在全业态融合创新、新零售技术研发、高效供应链整合、会员系统互通、支付金融互联、物流体系协同等六个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为消费者提供随时随地多场景的新消费体验。
与此前直接或间接入股的方式不同,阿里与百联的“联姻”暂时未涉及资本层面,双方将会以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定期高管交流等方式全面展开合作。
“阿里巴巴与百联的合作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是一个完全的自由恋爱。”在双方签约仪式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透露,在过去8个月中,双方已经秘密谈判了多次。有迹可循的是,2016年末,阿里投资的易果生鲜“接手”永辉超市转出的2.37亿股联华超市股份,成为联华超市的二股东,而联华超市则是百联集团旗下超市业务的上市公司平台。
阿里勾勒新零售生态图
是什么让百联获得阿里的垂青呢?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百联集团是上海市国资委全资拥有的大型零售企业,主要业务涵盖主题百货、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大型卖场、标准超市、便利店和专业专卖等零售业态。作为中国最大的多元化全业态零售集团,百联被称为线下“商业航母”,旗下包含百联股份、联华超市、上海物贸、第一医药等5家上市公司,在中国200多个城市拥有网点数量超过4700家,其中位于上海的门店就超过3300家。2016年上海百联实现营业收入850亿元,在百货销售收入和超市网点方面位居全国第一。
阿里看上了百联这艘全业态“商业航母”,是因为它能够在线下为阿里提供各种零售业态的试验田,但实际上,回顾阿里过去几年在线下的投资轨迹,会发现即使没有百联,阿里也已经陆续渗透进了实体零售中的几大主要业态,与百联的战略合作,其实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虽然马云在2016年才喊出“新零售”的口号,但阿里的线下布局早就开始了。 2013 年 10 月,阿里与银泰达成战略合作,开始了初步的O2O探索,此后阿里的线下版图便开始加速扩张。2014 年 3 月,阿里战略投资银泰商业,2015年6月成为银泰商业单一最大股东;2015年8月阿里与苏宁达成战略合作,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2016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子公司杭州阿里巴巴泽泰收购三江购物32%股份,成为三江购物的第二大股东;2016年12月,天猫超市生鲜区的实际运营者易果生鲜从永辉超市手中接过其持有的联华超市全部股权;2017年1月,阿里与银泰创始人沈国军共同提出私有化银泰。
让同行望尘莫及的不仅仅是阿里的布局的速度,在与百联“联姻”之前,阿里的投资版图就几乎已对实体零售的主要业态实现了全面覆盖。通过控股银泰,阿里获得了百货、购物中心业态的试验田。对苏宁、三江购物和联华超市的投资,则让阿里触及了3C家电专业店和超市业态。对于今年开年以来资本热捧的便利店,阿里也没放过,去年6月,首批淘宝便利店在杭州正式推出,此后又杀入了上海和宁波,据悉,北京有可能是淘宝便利店进驻的下一个城市。不仅如此,2016年3月,阿里还投资了O2O生鲜超市盒马鲜生,目前盒马鲜生已成为集“生鲜超市+餐饮体验+线上业务仓储”为一体的一种全新业态,也可以说它就是阿里孵化出的一个重磅新零售产品。截至2016年底,盒马鲜生在上海共有7家线下体验店,并在持续扩张,2017年1月宁波店已正式开业,3月份北京首家门店也将落户十里堡。
在马云的描绘中,线上线下与物流的结合,才是一幅完整的“新零售”蓝图,所以,阿里的新零售布局中,自然不会缺少物流板块。除了与银泰、顺丰、“三通一达”共同成立的菜鸟网络,阿里手中还直接握有圆通、百世快递及日日顺的股权。
线上拥有淘宝、天猫、聚划算组成的中国零售平台,线下投资覆盖了零售行业的多种业态,还有强大的物流体系支撑,阿里的新零售框架已经初步搭建完成。在被马云称为新零售元年的2017年,阿里要做的就是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添砖加瓦,与百联的合作或许就是开始。
“打通商品和服务与消费者之间的商品流、服务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形成完整商业生态圈闭环,阿里要打造一个商业生态体系帝国。”汉博商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刘翠晓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未来阿里可能会继续加紧全渠道流量布局,尽可能抢占线下优质终端渠道份额,以抵抗行业竞争,与百联的合作也将帮助阿里抢占更多细分业态流通市场,借助自身平台和大数据优势,创建互联网品牌,颠覆传统零售模式。
集体“抱大腿” 电商是实体零售的救命稻草?
眼看阿里在线上线下排兵布阵,来势汹汹,越来越多的同行都被“收编”,其他零售企业在干什么呢?此前据一位零售业大佬爆料,眼下数十家传统零售企业都在和天猫洽谈并购,这些企业基本也跟京东谈过一轮。
由于先天缺乏互联网基因,线上流量和线下供应链成本也越来越高,实体零售做电商鲜有成功案例。看来,被电商打怕了的实体零售已经慌了神,都想在新零售元年,抓紧抱住一条电商的“大腿”。
不过,傍上电商大佬,实体零售就能获得救命的稻草吗?
从资本市场层面来说,或许与阿里传出绯闻的轰动效应能让实体零售企业短暂受益,如2月20日上午,阿里与百联的战略合作发布会尚未开始,百联股份已直线拉升至涨停。
不过,要成为阿里的绯闻对象,甚至发展至“联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阿里CEO 张勇在接受采访时表明,阿里的投资原则主要有三个:更多的用户、更好的服务体验、全新的技术。对于为了在二级市场获取短期的市场收益,或者搭上资本热潮炒概念的“碰瓷”者,阿里坚决不会与之合作。
话说回来,莫说是绯闻对象,即便是已经成为阿里“亲儿子”的银泰,也并未因为有了土豪“爸爸”就迎来一片坦途。既然是一块试验田,那就有失败的可能。
2015年,阿里曾推出过一个针对线下零售的O2O产品“喵街”,它有五大功能:为顾客提供消费决策、即时优惠、增加到店机会、改变动线轨迹增加坪效、共享大数据。银泰旗下的百货及购物中心成为了喵街的首批练兵场,当时,具有类似功能的还有万达推出的APP“飞凡”,以及大悦城推出的同名APP“大悦城“。
除了通过资金补贴培养用户习惯外,这些O2O产品的功能几乎全部是基于其捕捉到的用户数据,通过数据来分析消费者的行为习惯,从而帮助商家做精准营销,增加收益,从阿里与百联所透露的六大合作领域中也不难发现类似内容。不过,这些O2O产品的开发者们很快就发现,他们当初的设想并未成功,如今这几款产品几乎都成了“鸡肋”。
和君集团零售研究中心负责人丁昀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电商和实体零售有各自的历史背景和团队认知,对对方的理解都很片面,这会导致二者在融合的过程中不那么顺畅。
“阿里给实体零售提供技术支持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零售线上和线下的运营完全是两种逻辑,仅仅依靠数据是不够的。”丁昀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消费者在线上和线下的购买行为是不一样的。举例来说,在线上购买时,消费者通常很苛刻,稍有一点不满意就会改变消费决策,比如支付不顺利就不买了。而在线下,消费者就显得包容很多。实体零售中的商品陈设、情感、话术等,这些消费者在线下的消费体验,是数据无法勾勒出来的。这些东西就连实体零售企业自己都还没有摸透。
在丁昀看来,中国零售业有“真假”之分,却还谈不上“新旧”。所谓“假零售”是指以前厂商主宰的时代,那时所谓的零售实际上就是厂商的渠道,厂商抬高价格,再指使供应商控制渠道,然后由厂商来分配资源货品。在这个链条中,所谓的“零售商”实际上只是联营、招租模式下的“二房东”,所做的营销活动基本上仅限于价格促销和团购,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零售商。
在2000年之前,中国的“真零售”才初现端倪。彼时中国的零售商开始觉醒,不再只当“二房东”,转而开始自营商品、控制商品,慢慢学会了基于自己的消费者做会员管理和更精细化的运营,通过百货店的整体的风格来装修不同的品牌专厅,这才是零售的本源。
然而,可惜的是,目前中国的“真零售”企业仍然不是多数。
“国外的百货业基本上70%都是自营的,只有一些主打高端的奢侈品零售商是联营的,而目前中国仍有70%—80%是联营的。”丁昀告诉记者。
当前,中国零售行业产业升级的核心的是产业链效率的升级和其背后人员的升级,而在人员迭代升级完成之前,实体零售与互联网企业的对接也可能出现错位。
“实体零售从业门槛较低,大部分学历不高,一部分非常优质的企业可能在近几年迭代了一些本科生、研究生,但是这部分人经验不足,等他们成长起来,担任中高层的岗位,才有能力跟阿里协同。”丁昀强调,“现在实体零售普遍面临着人才匮乏的情况,好在上市公司人才结构还算不错,不过现在就说电商和实体零售的融合能结出怎样的成果,还为时过早。”